我在课堂上也跟大家强调过,如何看PMP项目管理教材书的编排逻辑,如何进行学习和应用。
我今天再跟大家在群里进行书面展开说明,分别从两个视角看:
首先,从知识体系开发者的视角来看。开发者为了便于学习者,简单易懂细致地学习知识体系,会把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分解,比如该知识体系第6版被分解成5个过程组,10个知识领域和49个过程。过程组的逻辑顺序是非常明确且很少有争议的。你可以把过程组顺序当做共识或公理。
10个知识领域就是项目管理里的关键管理要素,但并不全面,比如没有安全管理或其他知识领域。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讲,可能会引起争议。因此,开发者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补充。从PMBOK的第一版到现在为止,就是在不断补充和完善知识领域。
49个过程则是更详细的要素了。知识体系开发者尽可能按照这些过程之间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。事实上,有一些过程之间是优先逻辑而非强制逻辑,有些过程是并行关系。此外,从系统观点来说,这些过程之间都有交互关系。但是,用书面文字的方式,开发者很难体现这种复杂关系,所以就会采取简化的手段,按照一般性的顺序排列这些过程。
其次,从学习者的视角来谈,要学好一个方法或知识体系,给大家的建议:
第一级水平,就是按照知识体系开发者的逻辑编排顺序,老老实实地跟随开发者的思路进行学习。
第二级水平,在系统学习完后,用系统论,把这些知识、工具、方法、过程进行整合、联系、交互起来。
第三级水平,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,用批判式思维进行批判式学习,敢于挑战权威,和高手过招,这样就可以上升到新的一级水平。
第四级水平,就是你自己形成了一套知识体系和方法,经过实践验证是行之有效的。当然,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就更好了。
再次,要提醒大家的是,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综合系统态的,不是书中那样的分解单一态的。
因此要将所学方法整合起来解决实践问题,然后不断进行尝试优化完善,直至实现目标。
我非常推崇德鲁克说的一段话:
管理是一种实践,其本质不在于“知”而在于“行”;其验证不在于逻辑,而在于成果;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。